中国篮协重启归化进程遇阻:政策缺位与资金困境的双重挑战
早在今年5月,中国篮球协会就悄然启动了球员归化程序。据内部人士透露,篮协当时向所有CBA俱乐部及地方体育局下发了正式文件,明确要求启动外籍球员归化工作。然而这份通知文件存在明显缺陷——既未明确具体的财政补贴方案,也未说明俱乐部成功归化后将获得哪些实质性政策倾斜。这种\"只提要求不给支持\"的做法,从一开始就为后续工作埋下了隐患。
在政策出台初期,确实有几名外援表现出归化意向。天津队的强力内线大卫·詹姆斯、青岛队核心后卫鲍威尔以及广厦队得分手布朗都曾被列入考察名单。但随着国家队备战亚洲杯赛事,这项重要工作被暂时搁置。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中国男篮以全华班阵容出人意料地夺得亚洲杯亚军,但专业人士普遍认为,要想真正提升国际竞争力、重返奥运舞台,归化一名具备稳定得分能力的后卫球员仍是当务之急。
展开剩余61%近日,知名体育媒体人赵环宇对广厦俱乐部总经理缪寿守进行了深度专访。在谈及小外援布朗的归化进展时,缪寿守直言不讳地表示:\"我们确实与布朗就归化事宜进行过深入沟通,但让他放弃美国国籍这个基本前提就无法达成,谈判自然难以继续。\"当被追问若布朗同意放弃国籍,其要价是否超出俱乐部承受范围时,这位总经理更是坦言:\"那完全是个天文数字,对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根本无力承担。\"
这一案例暴露出当前归化工作的核心矛盾。虽然篮协高层不断呼吁各俱乐部积极推进归化,但却始终未能出台配套的支持政策。这种\"只动嘴不动钱\"的做法,实质上是将所有成本和风险转嫁给俱乐部。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20支CBA球队中具有国企背景的不足三分之一,大多数民营俱乐部在缺乏政策保障的情况下,自然对动辄上千万的归化投入望而却步。广厦队此次公开表态,实际上是在向篮协发出明确的政策支援请求。
从实际操作层面看,归化工作陷入两难境地:一方面篮协不愿投入专项资金,指望俱乐部自掏腰包完成这项系统工程;另一方面,若继续维持现状,很可能到2024年奥运会资格赛时,男篮仍无法解决归化球员这个关键短板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,双重国籍问题并非主要障碍——此前李凯尔、谷爱凌的成功案例证明,通过特殊政策安排完全可以解决身份认定问题。真正的症结在于,当俱乐部需要独自面对巨额经济投入时,缺乏合理的回报机制让他们难有行动动力。
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联赛制度设计。目前CBA关于归化球员的使用规则存在明显缺陷——归化球员在联赛中仍被视同普通外援,不享受任何特殊待遇。这种制度安排导致俱乐部即便完成归化,也无法在联赛中获得竞争优势。试问在如此政策环境下,哪家俱乐部愿意率先承担高昂的归化成本,却无法获得相应的竞技或商业回报?这种\"谁先行动谁吃亏\"的困局,正是当前归化工作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。
发布于:天津市51配资网-股票日内配资-10倍杠杆炒股-专业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